Page 85 - 上海日资企业要览(2001年中文版)
P. 85
第二篇 上海的主要产业
要商品 供不应求的只有 1 种 全国积压商品已高达 30000 亿元 积压商品房 6000 多万平方米 家
电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均不到 50%
2.周期性经济低谷
消费品市场景气度受整个经济形势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 我国经济紧缩 政府以扩大投资支撑着经济发展 但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又相当严
峻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锐降 国内企业的亏损 银行的坏帐 房地产积压 与日俱增的
下岗失业 需求的不足 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一时积重难返
3.商业网点扩张过猛
1992 年开始 上海商业建设掀起高潮 环顾全市 很难找到一块保持原貌的宁静街区 到处都
在大兴土木
一边是商业网点的迅猛扩张 一边却是中心城区的 180 万人口外移 购买力紧缩与网点扩张的矛
盾急剧凸现 另外 由于不少企业是借债投资搞建设 企业负债率猛增 效益锐减 这便导致全市范
围的竞争日趋激烈
2000 年上海消费品市场走势如何呢
如若无特殊举措的话 预计上海的消费品市场不会有大的起色 亦即依然维持萧条的状况 或许
更加严峻 商业企业的效益将继续下滑 下岗待岗人员会继续增多 竞争将更加激烈 倘若脱离政策
性保护 国营商店将倒闭相当一批
这不仅是由于上述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而且 市场的最终需求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最终消费需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最主要拉动力 中国自进入买方市场后 便逐渐面临着最终消费
需求不足的问题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严重 如前所述 92 94 年的市场活跃 主要是投资
拉动 带动了部分消费 消费依附在投资之上 最终消费近年来一直未能有效地独立支撑国民经济的
发展
我国的消费需求占 GDP 的比重从 1981 年的 67.5%降到 1997 年的 58.8% 平均年降 0.6 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率从 1981 年的 53.1%降到 1997 年的 47.5% 上海的居民消费率 1979 年至 1997 年则平均仅
为 32.65% 即使市场兴旺的 92 93 94 年也分别只有 23.1% 37.67% 25.65% 相比于国际发达国
家消费需求占 GDP 的比重平均高达 70% 东南亚国际也要达到 65%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居民为何不肯消费呢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